渔村似画、海景入诗、渔舟唱晚,峡山村的滨海景致令人流连忘返……今天(16日)上午,浙江广电集团大型融媒特别策划《小康村24小时》第四站走进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主播带你游“网红渔村”、带货现场1元秒杀,还有24小时慢直播细细探寻渔家风情。
开发特色项目 闯出渔旅融合新路子
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地处东海之滨,象山港之尾,附近海岛众多,素有“海上千岛湖”之美誉。今天,通过《24小时慢直播》的镜头,秀美风光一览无遗,入眼即是一幢幢蓝白相间的楼房、一条条洁净平整的村道、一处处富有特色的滨海景观,村民开起了民宿、餐馆、茶饮店……
曾经的峡山村是一个偏远的渔村,村民们靠捕鱼、养殖为生,一年下来收入不多。尽管依山傍海、风景绝美,但村里缺乏管理、环境脏乱。42岁的船老大魏海吉记得,十多年前,自己刚干上渔船生意时,码头上乱糟糟的,也没有多少游客。“以前我们抓鱼卖海鲜赚钱,后来政府说要转型做休闲渔业,大家一开始都不理解,做渔家乐能赚多少钱?”2013年,经过公开招标,强蛟镇第一批共推出了30艘休闲渔船,拉开了规范、有序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大幕。如今,渔船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一艘艘休闲渔船整齐地排列在岸边,看碧海蓝天、吹习习海风、尝新鲜船餐成了游客到强蛟的必选项目。“鱼、蟹、贝、螺全部搬上桌,现捕现捞现煮,吃得就是一个‘鲜’,其他地方吃不到。”魏海吉热情地介绍。螃蟹红,海鱼鲜,虾蛤香,透骨新鲜的海鲜大餐是渔家人用来招徕八方游客的“大菜”“硬菜”,吃过的游客超八成成为回头客,每逢节假日渔家宴就会出现一餐难订的火爆场面。“旺季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上4、5千,一年下来平均每月能赚2万多元。”魏海吉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峡山村大力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引导村民“上岸”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开发了“赶海、赏岛、吃渔家宴”等一批海上特色体验项目,闯出了一条渔旅融合的新路子。坐落在码头上的峡山海鲜舫是这一带的知名餐馆。“餐馆的特色一是新鲜,我们常年与船老大合作,在这里能吃到每天打来的第一网海鲜,二是视野好,游客在包厢里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海景。”经理汪美珍说。十年前,她来到峡山工作,见证了这些年来村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餐馆规模扩大了一倍,她也在峡山安家落户,成为了一个新峡山人。
深挖资源优势 让“网红”渔村留得住人
从峡山码头坐休闲渔船出发,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达峡山最闻名遐迩的海岛横山岛。在没开发前,这里只是一个无人岛,强蛟镇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投入上亿元,持续完善各项景点配套工程,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游憩、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今天,通过《主播带你游》的镜头,带大家“云”游了一番横山岛。人工沙滩、无边泳池,游客们在这里体验抓鱼抓蟹,漫步休闲步道健身观景,成了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去年,岛上的第一家海岛民宿花筑蜃海湾开业,光一年就吸引了15万名游客。“民宿一共有19个房间,能容纳40余人,7月份到10月份旅游旺季每周几乎都订满。”民宿负责人施经理说。为了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他们还能根据需求个性化订制捉蟹捕鱼、露营烧烤、篝火晚会等项目。“海岛上风景特别好,民宿设施齐全,带着家人一起来吃海鲜吹海风逛沙滩,别提有多惬意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徐女士在岛上订了两间房,这几天就打算好好享受一下宁海湾的“慢时光”。
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小康生活正当时
现场,在《为“浙”村拼单》的直播间内,宁海湾紫菜、香酥小黄鱼、香酥鳗鱼片、宁海湾风鳗等海鲜特产一应俱全,还有横山岛景区门票、船票以及民宿券等10种、近300件产品被瞬间抢空。这些乡间海味通过创新口味、包装和营销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宁波、上海、江苏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已经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这些年,峡山村先后获评“省3A级景区村庄”、“省非遗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去年,峡山村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村民开起了民宿、餐馆、茶饮店,人均年收入达4万8千余元,在家门口就赚上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走上了小康大道。
乡村旅游越红火,乡村振兴越有望。近年来,强蛟镇把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许多新兴业态也发展起来。看到海岛游的潜力,强蛟镇村民陈铮开起了村里第一家酒吧,来自绍兴的大学毕业生吕凯军把创业点选在了峡山,和同学一起办了渔村里第一个网红奶茶店,模具厂老板尤乾明放弃了加工生意做起了夜排档……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峡山村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一个滨海风情小镇正在加速崛起。(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金舒尔 蓝媒号·宁海台 卓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