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22日讯(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金舒尔 蓝媒号·象山台 郑欢 应仕成)“和茶叶打了半辈子交道,它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每天上自家的茶山转一转已经成了茶农李达震日常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极具浪漫及神秘色彩的象山,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美誉,山水形胜,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期临济宗杨岐派的象山籍高僧虚堂智愚禅师还是日本茶道的鼻祖,他的日本弟子南浦绍明学成归国,不仅带去了中国的佛法,也带去了径山寺的茶宴茶事仪式,逐渐演变为日本茶道,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
象山县黄避岙乡高登洋茶场
子承父业 ,做“金字塔”顶端的茶叶
“从我的父辈开始就是经营茶厂的。”1962年出生的李达震是象山县黄避岙乡的老茶农。1985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现在是象山县黄避岙乡精制茶厂的负责人。“那时候是迫于父亲的压力,接下了这份产业,现在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缘分。”李达震欣慰地说:“精制茶厂这个名字从1979年工厂创办开始就没有变更过,我希望这是一种责任和历史的传承。”
李达震在茶厂
“现在我一共有400多亩的茶叶种植基地,其中100亩是有机茶。”说起自家的拳头产品“有机茶”李达震满脸自豪,他告诉记者:“我是象山县唯一一家种植有机茶的农户,不使用化肥,没有农残,用茶树上端的枝条当肥料,绝对的纯天然环保。”
精心培育有机茶
精品茶的培育还需要象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北靠象山港,南朝西沪港,200多米的海拔使茶山常年云雾缭绕,海洋性气候以及黄沙土壤,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李达震向记者介绍,而且我们这边2公里内都没有村庄,绝对是纯天然的自然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挡不住春天万物勃发的势头,经过了长冬蕴育,今年的茶芽长得鲜嫩饱满,但是采摘工紧缺成为象山茶农最担忧的问题,以前大部分的采茶工都来自于县外,这次疫情发生后,大多数外地采茶工表示不愿再来象山,使本就紧张的采摘工缺口更大。对此,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鼓励帮助全县茶农,重点挖掘本地采茶人员潜力,以村为单位,发动周边劳动力参与采茶。经过努力,今年全县的采茶工作依旧非常顺利,现在已经全部上市。针对疫情对茶叶销售方面产生的影响,李达震表示:“采摘后的前半个月确实情况不太乐观,半个月的时间只卖出去几十斤,但是疫情慢慢稳定之后,销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一方面是我们茶叶的口碑,都是老客户认准的品牌。另一方面因为茶叶有清肺的功效,还是非常畅销的。”
接下来,李达震也有自己新的规划,“茶旅结合”将成为新的发展思路。“目前已经有十几间客房可以供游客住宿,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茶园结合旅游观光来打造新模式,让更多的人可以来我们这里享受‘天然氧吧’优美的自然风光。”据李达震介绍,现在他还在积极开发新品种,“比如在大棚里将茶树和象山名品‘红美人’橘子树相间种植;把樱花树种在茶树旁,这样茶叶上就会留有樱花树的香味。”李达震对未来茶园的新发展信心十足。
民宿环境
“半岛仙茗”是象山茶业的一张精美名片
在象山,凡是买卖茶叶的人,几乎都晓得茶叶销售大户—张会明。张会明入行三十多年来,从最初经营的大宗茶,又转型试做名优茶,每一次都主动赢得市场的商机。
2013年下半年开始,名优茶市场滞销,消费群体结构,消费的理念,消费茶叶的类别都发生了变化,给经营茶叶的商家带来诸多方面的挑战。面对困难,张会明又一次主动融入市场,在市场中寻找新的商机。为了使象山的茶叶走出困境,走出象山、走向宁波、走向全国,张会明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有叫得响的自主品牌。打这以后,他多次找人商量,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为其公司出谋划策。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他突然联想起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象山曾使用过的“半岛仙茗”品牌,经查找,“半岛仙茗”是由象山县林业局1999年创制的名茶,其下属的县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起草生产标准,象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生产此茶的地方标准于2001年11月由象山县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但是没有注册国家商标。
发现这一情况后,张会明想,“半岛仙茗”商标名称既有象山的地方特性,又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的美称,这是难得的机遇和巧合,张会明怕错失良机,他当机立断,于2014年7月,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了“半岛仙洺”商标,相继又成立“象山半岛仙茗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年8月又在宁波设立分公司,由儿子张洪波任总经理。这是象山进军宁波金钟茶叶市场的第一家茶叶企业,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半岛仙茗”品牌的对外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打破茶农“各自为战”,实现抱团经营
2018年10月,在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成立了“象山半岛仙茗”公用品牌,按照“统一包装,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监管”五统一的要求实施品牌战略,目前整个象山县已经有70%的茶农加入到该品牌之下,象山半岛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会明告诉记者:“成立公用品牌之后,质量是第一位的,每年合作社都会对品牌内的茶叶进行多次不定期的抽查,严把质量关。”半岛仙茗采摘期集中在春季,夏秋茶不采,采用茶树的单芽和一芽一叶细嫩芽叶为原料精制而成。张会明说:“成立公用品牌后,茶叶的销售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品质也有了保障。”
半岛仙茗外形为条形,“五嫩”特色鲜明,即外形细嫩挺秀、香气嫩香持久、滋味嫩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鲜活。冲泡在玻璃杯中会一枚枚直立浮动,宛如仙女起舞,赏心悦目。
统一“象山半岛仙茗”专用包装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一手抓品牌,一手抓防控,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基准化技术,以预测预报为基础,每年进行一次化学统防基础上,运用生物、物理、农艺等非化学防治手段进行病虫草害的控制。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和推广,推动该技术在全县茶园以及全市茶园的应用。全县完成示范面积1080亩,推广面积5000亩。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海荣表示,今后,象山将持续打响“象山半岛仙茗”区域公用品牌,通过走“农旅文”融合发展之路,讲好象山茶故事,发展好这个传统特色产业,实现象山乡村振兴目标。5月24日象山将举行“海上茶路 话说象山”首个国际茶日主题活动,邀请各位茶友,网友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上收看直播,半岛仙茗现场低价秒杀,欢迎品尝。
新闻多一点:半岛仙茗传说故事
相传,半岛仙茗最早就产自于珠山,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珠山脚下有位姑娘叫珠妹,她和妈妈过着清贫的日子,不久,妈妈患上了眼疾,珠妹没钱请医生为她治病,焦急万分。
一天,一位银须仙翁来到珠妹的村庄,行医从善,珠妹央求他给妈妈看眼病,仙翁诊断后说,这是因为肝火太盛,煽动心火,烧灼肺金,肾水不济,白眼黑睛都受损害的缘故,说完,拿出一贴药送给珠妹,嘱咐她,若采到珠山顶罗盘茶树上的白毛嫩芽作药引,就能药到病除。
珠妹听了安置好妈妈,带了干粮就上山采茶,她披荆斩棘,来到云雾密布的珠山项,当时正值早春,只见山上草枯叶黄,那珠罗盘茶树,也只有几片老叶,白毛嫩芽更是无处可寻,珠妹心里一阵难受,就哭了起来,听到老翁慈祥的声音,“空哭泪白流,难催茶芽抽”,珠妹忍不住哭,问仙翁茶树没有抽芽怎么办,老翁说,“意诚能感芽,心热好催芽”,说完,一阵风不见了,于是珠妹按照仙翁指点,双手合抱茶树,再用衣襟围起丛茶,就这样紧紧抱了三天三夜。只听茶树发出轻轻的“劈劈“声。她轻轻撩起一角衣襟,只风老茶树抽出了嫩芽,茶茶上都沾着细短的板絮绒毛,抹不掉,吹不走,她立即摘了一衣兜,回到家,煎好给妈妈喝下。睡了一夜,眼病果真全好了。她把剩下的茶芽送给乡邻治眼病,也是茶到病除。
后来,这种茶树在珠山顶上到处生长,再后来这种茶树在象山半岛的各个山头都滋生开来,每到清明节前后,人们纷纷上山采摘嫩芽,烘制成茶叶,用水一泡,象一朵朵嫩绿的小花,在水里绽放。这种茶能平肝熄火,清心提神,润肺宁咳,利尿止泻,而且茶味浓郁,清香诱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仙翁,就把这种茶树加工而成的茶叶叫做半岛仙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