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11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金亮 王超栋 周虞 绍兴台 编辑 郑心仪)今年一季度是非常之时、极不寻常。面对疫情冲击,浙江全面落实中央各项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两手硬、两战赢”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进入二季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浙江启动实施“争先创优”行动,以超常规之策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力夺取既有速度又有质量的经济高分报表。
开展“新制造业”资助行动
用超常规举措塑造超常规的企业发展环境
在位于杭州钱塘新区史陶比尔的车间,企业最新研制的太阳能输出关键零部件自动装配线正进行设备测试。
受疫情影响,企业一季度产值多年来首次下跌。为了追回损失,企业投入1.2亿资金,提前上马技改项目。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陶雪军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完成之后,会产生7到8个亿的产值,把以前的损失的部分补回来。二季度,我们估计会有6%到8%之间的这么一个增长。”
企业大手笔投入的魄力,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进入二季度,杭州钱塘新区大力度推出系列举措,开展“新制造业”资助行动,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改项目,给予15%的资助。首批对39个类似史陶比尔的项目,资助金额近3亿元,撬动企业技改投入超过20亿元。园区还推出了“亲清钱塘”平台,涉及企业技改审批、资助申请等事项,都能一键直达相关部门。
杭州钱塘新区经发科技局工作人员余晶介绍:“简单的问题,一天办;复杂的问题,三天办。提振我们企业的发展信心,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活力。”
用精准的政策稳住企业发展信心。疫情来势汹汹,工业所受冲击首当其冲,1-2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5%。针对企业复工难复产、复产难达产的困境,省委省政府果断出手,密集出台复工复产组合拳,各地机关干部入企业进车间,和企业共渡难关。3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走出一条逐步向好的V型曲线。
然而进入二季度,随着全球疫情蔓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浙江制造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非常之时实行超常规之策,浙江自加压力、加码政策:继续大力实施政银企协同“五减”共克时艰行动;继续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企业更大支持;各地建立工业运行监测“五色图”、上线困难企业库、启动省市县联动的工业专班,比服务、比落实、提速度、强质量,奋力实现二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的目标。
“用超常规的举措,让工业企业有超常规的发展环境,加上各地超常规地进企业,加速政策落地,这样可以稳住企业发展的信心,为二季度工业稳增长奠定政策基石。”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说。
立足当前,加速惠企政策落地,稳住工业基本面;面向长远,更要危中寻机补齐短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着力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政企携手,打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在绍兴集成电路小镇,浙江芯测半导体显云24万片中测和晶圆重组项目、长电科技300毫米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项目等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大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和扩产。公司总经理潘苏皖介绍:“这个项目是填补国际空白的一个产业,整个产业链完整以后,就会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供应商,最后会形成一个产业链的布局。”
围绕集成电路制造龙头项目,疫情之下,作为全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之一的绍兴集成电路小镇,正在编制产业链精准招商方案,做强集成电路制造端,补上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长期缺失的关键一环。
着眼未来,历经疫情考验的浙江,正启动实施进口替代专项行动,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打破缺“芯”少魂制约,鲲鹏创新中心近日落户杭州,推动核心硬件自主可控;补上源头创新的短板,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在谋划编制新一轮发展规划。
不久前的成立省级工业专班,刚刚完成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上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的排摸,并根据排摸情况,制定研发攻关和产业化项目表,准备抢建一批“短平快”的强链补链项目。
浙江省经信厅产业链安全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周土法介绍,浙江下一步会在相关的要素政策支持上面进行倾斜,推动这些项目尽快的能够投产、达产,实现制造业在较高的负荷和较高的水平上进行运行,有更高的产出。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通过龙头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努力,共同打造这种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提升我们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走进高质量发展的这么一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抢抓疫情之后的宝贵“窗口期”,二季度,浙江全省上下正瞄准“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稳走向上向好,在应对全球化变局中构建浙江制造的新优势,跑出浙江工业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