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归来的“白衣战士” 他们此刻期待的“小幸福”很简单

2020-03-23 17:04:49 浏览量 3.4万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3月23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金舒尔 朱惠子 傅佳敏 通讯员 王婷 史俊 童小仙)昨天(22日)下午,浙江援鄂第二批返浙医疗队凯旋而归。“回来放松下来了,才感觉真的有些疲惫。”本端记者采访多位正在接受隔离休养的“白衣战士”,对很多人来说,昨晚是放松的,更是令人难忘的。

IMG_5660(20200323-164516).JPG浙江援鄂第二批返浙医疗队

浙江医院汪佶:想吃老婆做的酸菜鱼

“再晚也要跟老婆孩子报个平安。”在武汉的50多天,每天和家里人通一个简单的视频电话已经成了汪佶的习惯。虽然还要在集中隔离点住上14天,但是依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汪佶告诉记者,“在武汉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是一旦投入工作就很忘我,根本来不及感受身体的疲惫。现在回来了,倒真觉得有些累了。”

“集中隔离结束之后回家的第一顿饭想吃老婆做的酸菜鱼,熟悉的味道马上就要回来了。”说起隔离结束后的生活,汪佶充满了期待。

“不到前线,你永远都想不到缺什么。”汪佶负责第二批浙江医疗队的后勤保障,是大伙儿的“物资大管家”。在一百多人的医疗队里,负责后勤的总共就只有五个人。刚去武汉时,外出的交通工具只有酒店提供的一辆手动挡小面包车,队里也只有汪佶能开手动挡的车,他便自告奋勇接下了采购物资的工作。汪佶笑称,每天的生活就是“买买买”,这个本来会让人产生巨大愉悦感的行为,在封城的武汉,并不那么轻松,远不是打开手机,加入购物车,付款那么简单。

微信图片_20200323123321.jpg汪佶(右)

“这50多天,我去超市的次数加起来,大概比在杭州两年加起来都要多。”医疗队驻地附近的超市,都被汪佶跑遍了。他穿上医疗队的专用马甲,戴上N95口罩,再戴上护目镜,全套防护,出入于各家超市。

微信图片_20200323123327.jpg购物清单

为整个医疗队采购生活物资,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医疗队人员众多,需求各不相同,不仅要保障大家的生活必需品,还需要满足队员的个性化需求。去一次超市,多的时候,手推车得装六七车,装车带回酒店,卸下物资,再出发去超市采购,采购量大的时候,一天得这样来来回回五六次。

微信图片_20200323123332.jpg汪佶在超市采购

有些平时根本不起眼的小物件,都会让汪佶陷入困境。去武汉之前,谁都没有想到指甲钳都会成为问题。可是汪佶跑遍了附近的超市,扫光了全部的指甲钳,也只有60多个。特殊时期,指甲钳这样的私人物品不能共用。网上下单?不可行,快递不通。实在没办法,汪佶到超市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超市工作人员看到汪佶穿着医疗队的马甲,同意帮他从别的地方调货,几天后,一批指甲钳终于到货了。

队里有很多90后甚至95后的队员,他们都叫汪佶为汪叔叔,有的队员叫他汪哥,50多天相处下来,汪佶成了大家信赖的大管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汪佶感动于这份信赖,“他们很不容易,工作强度很大,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竭尽全力为他们做好,带头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安心、舒心,我就放心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杨向红:想和小伙伴去西湖边喝茶

“终于回来了,虽然现在手头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但是压力小了很多。”今天早上,杨向红依旧在安吉的集中休养酒店忙碌着手头的工作。“我们正在梳理一些治疗经验,希望对国外的医疗团队有所帮助。”

提到为什么会驰援武汉,杨向红说,当时也真没多想,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肩负了这份责任与担当,何况自己从事重症工作20余年,亲身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救援工作,更有丰富的危重病救治的经验。“首批出征武汉,我义不容辞。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大了,已经读大学了,而我们科别的医生孩子都还小,可能更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就这样我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微信图片_20200323125454.jpg杨向红是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

其实在武汉的医院,每一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有一位同行,让杨向红印象深刻。“他是武汉四院的一位36岁的医生,在抗疫一线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病情进展很快,氧合差。但他,即使在上厕所也一定要带着氧气枕的情况下,一直很乐观,并多次表示康复后会第一时间去捐献血浆救治更多的重病人,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精心治疗下,他终于康复出院了。出院时,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间他可以重上战场?”

微信图片_20200323130501.jpg医疗队和出院的病人

杨向红说,在抗疫一线工作中最深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辛苦并感动着。“虽然我们在病房一待至少就是4小时,不吃不喝,全副武装的防护给我们平常驾轻就熟的医疗操作平添了很多难度,但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竭尽所能救治我们的病患,看着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到轻症到康复出院,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杨向红告诉记者,她觉得每天的查房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每天在收获着一份感动,为武汉病患坚强不屈与疾病做斗争的那份勇气所感动、为他们那份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感动。

现在杨向红的心愿很简单,“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摘下口罩,我能约上小伙伴一起去西湖边喝个茶。”

浙大二院颜伏归:好想见我的妻子孩子

“隔着护目镜,我真切感受到患者眼神的变化,那是希望的眼神。”在古田院区工作57天,颜伏归身为武汉四院19楼新冠重症病房病区主任,他至今忘不了那些难忘的画面。

微信图片_20200323133626.jpg颜伏归(左二)

颜伏归是湖北宜昌秭归人,在发出驰援通知的那一刻,他第一时间报名。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5岁的老奶奶。“我们刚刚进入病房时,老奶奶就在住院,氧饱和很差,只能用纯氧勉强维持呼吸。在经过我们调整治疗方案,调节激素用量,其他综合治疗配套,老奶奶情况慢慢好起来。”

两周后,当他去查房时,老奶奶戴着鼻塞吸氧,拉着颜伏归的手,唱起了歌。现在还记得,“一条大河波浪宽……”在病房里回荡。

颜伏归还提到,就在前天,康复出院的一位武汉市民,听说浙江医疗队要回杭州,特意发来了以前唱京剧的视频。“这个病人刚接手时,不仅出现呼吸衰竭,血小板一度降低,住院治疗40多天。出院时,她主动要了我的微信,给我发了她的照片和视频,她说,迟早会重登舞台的。”

从刚开始对未知的恐惧和无力,到后来情况慢慢好转,看着病房里的病床一天天空起来,颜伏归感受到了这份来之不易。“在危难时刻,我能够与全国4万多医务人员一起来到武汉,拯救我的家乡,一起拼命,对我一生是非常难忘的!”

当然,颜伏归最牵挂的人还是两个月没见的老婆孩子。“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每天都在担心我工作的环境安不安全,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病人抢救的怎么样,病人有没有少下去,出院病人有没有多点,疫情有没有结束?潜台词都是什么时候能回来,什么时候能团圆?这个春节,真的不容易。”


来源: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编辑:沈正玺
打开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体验更流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