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浙江人·千里岷山千里情:金观然——为“天窗人”撑起一个家

2020-10-30 12:46:23 浏览量 5.2万

12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让四川彭州市通济镇受灾严重。此后,浙江青田人金观然筹集爱心款,在当地为孤残人士开办了一家福利院,一直办到现在。12年来,这所大山深处的福利院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

做完早操, 谐福福利院的人们开始在院子里休息,可院长金观然却急着赶往院里的自留地。受疫情影响,面对全院上下60多人、每个月六、七万元的固定开支,金观然开始自己种起了地。

金观然说:“前几个月收入只有几千块,种地可以补我们缺的粮食和蔬菜。会想尽办法,让我们的‘家人’过得好一点。”


12年前,正在成都考察生意的金观然,亲历了汶川地震,震后的景象让参与救灾的他非常揪心。地震一年后,老金索性放下生意,在成都附近的彭州通济镇,建起了一家福利院,专门收留因地震受伤 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渐渐的,越来越多其他原因致残的残障人士也被送到了福利院,老金来者不拒全部收留。在福利院里,“天窗人”三个字随处可见,这是老金给院民们取的名字。

“我们这不纯粹是一个福利院,而是一个家。 我们不愿意把他们称为残障人士,我们把他们称为‘天窗人’。上天关了他一扇门,同时也开启了一扇窗。”金观然告诉记者。

正在做手工的这个女孩叫吴娇,因为患有脑瘫,2009年,十岁时她被养母送到了这里。

吴娇说:“来的时候也是挺怕的,新的环境。要接触新的人。”

像吴娇一样,如今,院里一共住着60多名居民,因为疾病,他们的情绪常常不稳定。为了帮助他们,福利院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培养大家不同的兴趣爱好。渐渐地,吴娇学起了做钻石贴画,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一次慈善拍卖会上,她最得意的一幅作品还被拍出了两万多元。

“虽然我不像别人一样,可以走路、可以去哪里玩,至少我可以做一点手工。有人喜欢的话,就比较有意义。”吴娇说。

十多年来,福利院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而老金的身体却大不如前。让他着急的是,因为每个月只有1000多块补贴,福利院的护工越来越少。老金不得不拉下脸皮四处奔走,千方百计筹善款、找护工。

金观然说:“确实很难开这个口,但是要面对现实。我们说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放弃不了,这就是一份责任。”

最先被老金感动的是他的浙江丽水老乡--叶德金夫妇,他们放弃了成都的家具生意,搬到老金 隔壁 宿舍,当起了院里的全职护工。

叶德金说:“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这个群体,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告诉了我,我更清楚我的责任和担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金奔波下,越来越多的爱心正慢入这家福利院。

成都盐城商会执行会长杨友斌说:“金院长在地震之后,背井离乡几千公里,来做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敬佩,跟他相比,我们商会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希望和谐家园更加和谐光明。”

这是福利院里每季度一次的集体生日会,吹完生日蜡烛后,老金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福利院即将和浙江企业合作,成立文创产品生产基地,未来大家的生活将更有保证。

来源:浙江卫视 编辑:褚俊涛
打开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体验更流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