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期间,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集成力量,加快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重要窗口”的鲜明标志。
五年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浙江不断拓展创新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让创新这具发展新引擎更具动力。
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经过400多天建设,不久前,云谷校区核心建筑“学术环”顺利结顶。“学术环”的建筑面积达22万平米,明年交付后,这里将容纳西湖大学三大学院的300个独立实验室。
西湖大学基本建设部负责人卢鹏程说:“在这个核心单体建筑当中,容纳了三大学院,可以容纳300位教授以及团队,同时开展世界最前沿的基础研究。”
攻克世界前沿科学,五年前,在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四位科学家的领衔下, 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郭天南是首批入驻的科研人员之一,入驻以来,他的团队已扩展到30多人,正瞄准新冠肺炎精准诊疗模式开展科研,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郭天南说:“一流的设备,回答的也是世界级的医学难题,比如新冠怎么会有重症?药物的靶点在哪里?精准诊断,然后药物开发。”
秉承“高起点、小而精 、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西湖大学已签约学术人才138位,招收博士生608人,由西湖大学领衔建设的西湖实验室获批省四大实验室之一。
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介绍说:“我们的目标实际上是紧扣两个大的点,其实这也是浙江省的战略重要方向,一个是生命健康,另外在数字经济方面,为国家的和浙江省的重点研究方向、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我们的贡献。”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以创建“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为目标,先后获批杭州、宁波温州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德清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阿里云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甬江科创大走廊等为代表的四条科创走廊集聚名所大院,加快建设创新策源地。产学研高效互动,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走近杭州云栖小镇,这里集聚了两千多家数字经济创新企业。不久前,由周南嘉创立的西湖未来智造刚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企业自主研发的微电子3D打印设备,依靠的正是国内外多所高校的科研实力。
西湖未来智造创始人周南嘉说:“用先进的制程方式,去替代传统加工,解决中国微电子加工中一些重要的‘卡脖子’问题,去做产业替代和创新。”
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发展。五年来,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从2015年的2.36%提升至2.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年均增长近两成,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7.3%升至63.5%,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437家增长到16316家;截止去年底,全省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2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已达54.5%,创新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孙汉辰 陈忠耀 朱贤勇 西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