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新阶段新发展,新实践新课题。9月16日起,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推出共话“10大新课题”系列访谈节目,首期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节目嘉宾:
史晋川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
胡坚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
一、如何理解“乘势而上”?对浙江来说要乘的是什么样的“势”?
史晋川:对浙江来说,现代化建设是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起点上。去年全国的人均GDP是10400美元,浙江省是15600美元,世界银行制定的现代化标准是人均12750美元。由此看,浙江的人均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国际上现代化的门槛水平。第二个从是经济结构看,浙江已经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生态农业为代表的“三二一”的经济结构,这为浙江未来的现代化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第三个方面从城市化的水平来看,浙江目前已经达到了70%以上。根据国际的标准,已经处在城市化的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发展阶段。我认为,在“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到2025年左右,浙江就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到2035年,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把浙江建设成为总书记所说的“重要窗口”。
胡坚:一个提前10年。一个是提前15年。史教授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的,是从浙江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在我看来几个时间点应该都能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1978年的时候,浙江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第12位,上个世纪90年代就排到了全国第4位,一直保持到今天。现在,浙江的国土面积只有全国的1.1%,但是创造了6.2%的GDP,所以浙江的发展有很大的底气。
二、浙江为什么屡屡用“高水平”自我加压?
胡坚:一是来自于总书记的嘱托,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第二是自我加压,体现了浙江人民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立足于浙江现在能够借用的各种优势,总书记当年在“八八战略”里就总结了浙江八大优势。这10多年来又创造了更多新的优势。我们曾经在杭州的外国留学生做过一个调研,你对浙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们讲两件事,第一安全,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第二是方便,拿个手机什么都搞定。所以从外国人的角度,体现了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有这样一种优势,就能够去实现我们说的高水平。
三、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浙江如何打好手里的牌?
史晋川:四个方面的动力构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创新,通过实施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来推进浙江的现代化。第二要通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处理好人和自然、人和生态的关系。第三是开放,要坚持开放的发展战略来打造现代化的建设动力,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不仅对外开放,在对内开放方面,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启动大湾区的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建设动力。最后就是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引领,建立现代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胡坚:浙江要建设高水平、实现现代化,能力到底在哪里?我觉得第一是思想,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所以浙江在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要成为模范实践者。第二个还是要靠精神的力量,红船精神、弘扬大陈岛的垦荒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浙江精神也是推进浙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灵魂与核心。总而言之,在浙江进一步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浙江高水平的现代化,未来可期。
史晋川:我再补充一点,我们在做“十四五”规划的时候,在2025年浙江省的人均GDP大概就可以达到2.2万美元。到2035年,浙江省的人均GDP有可能会接近或者达到4万美元。所以高水平的现代化,是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人均GDP提高的过程当中,让老百姓有更高的获得感,让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能够有更高的提高。